返回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欢迎您!今天是2025年5月20日,星期二
   行业新闻
   公司动态
 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- 新闻中心 - 技术服务  
防控鸡肌腺胃炎新认识
添加日期:2016-03-11   来源:   阅读次数:1857

     肌腺胃炎为多因素引起一种综合症,在夏、秋炎热高湿季节流行,从中医角度整体辨证为脾胃虚弱、机体系统功能不调,也就是该病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、消化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,致使鸡群免疫力低下、食欲不振、饲料消化不完全,如防治不彻底料肉比高,养殖利润进一步被侵蚀。


     前些年肌腺胃炎主要在北方白羽肉鸡、817肉杂鸡市场多发,近年呈现全国扩大流行趋势,南方三黄鸡、麻鸡等优质肉鸡市场发病也非常典型,同时小蛋鸡发病较难治。为帮助大家减少因肌腺胃炎造成的经济损失,下面将该病流行特征、发病原因、整体防控思路进行阐述。


     一、肌腺胃炎临床特征

     1.鸡群在各种应激下易发该病,通常在小鸡阶段出现典型症状,尤其在作7日龄疫苗后开始显露,个别鸡苗质量差鸡群在2-5日龄剖检胃病变明显。鸡群不爱吃、不长、不消化,严重影响采食量和生产性能。

     2.发病严重地区用药周期很长,一般需2个疗程,且需联合用药,仅用对症解表药物维持时间短、部分地区与流感、气囊炎混合感染。

     3.主要剖检为肌胃鸡内金溃疡、糜烂,腺胃肿胀,多伴随肠道病症(肠炎肠毒、球虫)。


     二、多种因素下可引发该病

     1.在高温高湿应激环境下,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大量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,同时食欲降低,消化液分泌失调。

     2.种源垂直传播(免疫抑制病毒)引起鸡苗体质差,免疫系统功能低下。

     3.霉菌毒素引起法氏囊、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,诱发免疫抑制,对肝肾有一定损伤。

     4.H9、IBV、NDV、IBDV处于潜伏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、在疫苗防疫应激易引起发病,同时出现肌腺胃炎病症。

     5.菌群消化道菌群失调、幽门螺旋杆菌等有害菌大量滋生,引起胃炎症、肠道损伤。

     6.饲料营养物不平衡、日粮的生物胺过多、玉米中缺少微量元素硒等。

     总体来说肌腺胃炎主要与鸡群所处环境舒适度有关,易在各种应激下引起发病;病原方面与母源垂直传播病、免疫抑制病、霉菌有关,需全面综合防治。


     三、引起肌腺胃炎机理

     首先,在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,使得免疫系统功能低下,免疫系统可通过“免疫一神经一内分泌”系统三者网络关系影响神经、内分泌系统功能;

     进而,因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消化系统调节密切相关,从而造成消化液分泌差、胃肠道动力不足,营养吸收不良,肠道菌群紊乱,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及埃希氏菌菌群细菌数量增加。

     最终,在有害菌群作用下,氨基酸被脱羧基形成生物胺,生物胺增多促进胃酸开始增多,同时大量幽门螺旋杆菌滋生,进而使肌胃发生溃疡、龟裂,腺胃肿胀,消化不良,伴随肠道病症。

    结果,导致鸡群采食量低下、粪便状态差、料肉比高,如果继发感染,死亡率会上升。


     四、综合防治思路

     a、加强饲养管理,加强通风,避免高湿高温,选择质量高鸡雏;

     b、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病毒,调理机体提升食欲采食量;

     c、对霉菌的防治,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修复消化道损伤。


     五、临床肌腺胃炎防治方案

     1. 加强饲养管理,特别是在小鸡阶段加强通风、温度、湿度的调控.

     2. 15日龄前做好肌腺胃炎的药物预防工作.

     3. 作7天疫苗时需添加提升免疫应答、减少疫苗应激药物,可有效减少疫苗引起鸡群发病难控,如果7日龄前肌腺胃炎病症明显,临床需推迟作疫苗先把病治愈。

上一条:必读:这篇文章把美国生猪养殖产业说透了!         下一条: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预防和发病处理方案
关闭窗口】【打印本页】【收藏此页
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销售网络 客户留言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
  版权所有:广东京基智农科技有限公司  粤ICP备13019412号  管理  技术支持:东莞网站建设